安业民(1937—1958),满族,开原四寨子村人。1957年入伍,于东海舰队海岸当炮兵。1958年炮击金门海战时牺牲,年仅21岁,被授予“共产主义战士”称号。
安业民读小学时很用功,和小朋友处得很和谐。11岁入五年级,学习成绩多为优等。小学毕业后,因当时家境不富裕,加上其父已辞去小学校长职务,身体不好,又不能充当整劳动力参加农业生产。这样,家庭生活的重担就落在安业民身上。他不得不放弃升学的机会,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由于家里缺少牛犋,只得和左邻右舍同族、同乡的街坊们插工换工。这一时期家庭生活确有困难,安业民仅是十几岁的孩子,在互助组里只顶半个劳力。他家种地、铲地和秋收打场,除了和别人换工外,父亲还能干点农活,全家仅能维持温饱。
安业民刚开始参加农业生产时,不会干农活,但他有一股犟劲,不会就学,不学会决不甘休。他手磨出血泡,用布缠缠继续干,直到累得筋疲力尽。功夫不负苦心人,在经过一段劳动后,对于一般农活安业民都能拿上手。1955年底,全县掀起合作化高潮,安业民家乡四寨子村也被卷入这个高潮中。他被同伴们推选为青年代表,参加了县里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会后,他积极宣传合作化意义,并第一个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他被推选为生产小队的记工员、小组长。由于他工作积极,认真负责,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久被团组织吸收为共青团员。安业民在生产队里任劳任怨,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白天劳累一天,晚上他点上小煤油灯,在灯下认真的给每个出工的人记上工和整理好收支帐目。
1956年冬,安业民盼望当一名光荣的国防战士的愿望得以实现,体检合格后应召入伍。临入伍前,他帮助新上任的记帐员整理好帐目,起早贪黑地进行结算,直到记帐员基本熟悉业务时,他才放心地走上了征途。
安业民入伍后,被分配到炮兵班当运弹手。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得连排干部信任,又调他当方向瞄准手。他为了掌握操纵技术,不辜负党和上级的信任,加紧苦练操作本领,一遍遍地进行操作,终于成了一名熟练的方向瞄准手。他身体瘦弱,为了增强体质,每天练单杠,举炮弹,以增强臂力。
1958年夏,金门蒋军不断向我军开炮,打死打伤我和平居民。人民子弟兵怀着悲愤的心情,期待着早晚有一天对他们进行严惩,为父老兄弟姊妹们报仇雪恨。
8月23日,严惩蒋军的命令下达了。射击开始前,排长曾提醒同志们注意自己的职责:“在战争中一旦射击暂停,不论遇到任何危险,方向手一定将炮身安全转移。”
我们的火炮开始了猛烈射击,飞过了海峡,大地在颤抖,海洋在呼啸。
敌舰中弹,敌舰起火!
我军阵地一片欢呼,前哨海军炮兵象一把利剑刺向金门岛,给敌人致命的打击。突然,火炮右后方存放的药包被一块弹片打着了,燃起烈火。炮长下令:“射击停止!马上散开!”这时如果不把火炮转移隐蔽,有可能被敌弹击伤。如果回转炮身,又躲闪不开烈火。安业民选择了后者,坚定地保护火炮,面向烈火。火,扑上来了,扑上了炮身,扑到了他的身上。不一会烧遍了他的全身,安业民成了火人。战友们帮助他扑打身上的火焰,火熄灭了,而安业民身体受到了严重烧伤。他觉得一阵眩晕,跌倒在地。安业民在炮火纷飞中睁开了眼睛,忍着伤痛抢先上了炮位,准确地踏着火板,打出一串串的炮弹。副炮长冒着炮火跑来让安业民下炮位,安业民坚定地说:“我能完成任务!”十分钟过后,又有人来代替他,安业民不肯离开战斗岗位:“请放心,我能完成战斗任务!"直到敌人炮阵地被摧毁了,胜利地完成了任务。指导员带来担架让安业民下去休息。这时,安业民的两只眼睛已经肿得睁不开了。他怕指导员看见,便抓起一块擦炮布,装着擦炮,可是他那擦炮管的手却扑了个空。这样,安业民只好痛苦的离开了阵地。
安业民从连包扎所到被送往医院,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半昏迷状态。他的烧伤为三度,烧伤面积达70%。医生、护士昼夜治疗护理,可是病情越来越严重。虽然想方设法尽力抢救,安业民仍然处于严重昏迷状态,和死亡作着最后的搏斗。他嘴里不停喊着:“同志们!狠狠地打!不下去,没完成任务!”,“炮长同志,火炮已经擦好,请检查!”
1958年9月9日,安业民经抢救无效,安静地合上了双眼。英雄的海岸炮兵战士,离开了人世,牺牲时年仅21岁。
安业民牺牲后,部队党委授予他“共产主义战士”称号,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共青团辽宁省委追授安业民烈士为“辽宁省模范共青团员”。安业民烈士遗体安葬在福建前线并立有墓碑。他生前所在连队,建有安业民烈士纪念馆。安业民烈土家乡开原县四寨子村,改名业民村,乡亦称为业民乡,以永远纪念这位为国捐躯的烈士。
地址: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松花江路1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21120202000045 电话:024-79686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