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将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我国是农业大国,东北作为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作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玉米、大豆等特色农产品丰富,但是受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以及缺乏完善的政府补贴政策等制约因素的影响,东北特色农业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方向不应该仅仅定格在解决人们温饱方面,而是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优势。
一、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一)特色农业发展缓慢
东北地区的特色农业以及玉米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在全国屈指可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作物的消费要求逐渐升高。同时,作为工业原料,生产企业对粮食作物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东北地区作为玉米的重要发展基地,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东北地区的农产品生产速度过缓,尤其是东北的玉米,受到进口转基因玉米的影响,种植面积缩减,产量减少。玉米种植业的发展受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
(二)缺乏完善的政府补贴政策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城市还是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色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和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健全的农村特色农业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推动特色农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但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对特色农业的财政补贴还不到位,已经实施财政补贴的地区,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但受到一直以来物价上涨的影响,农民所需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上升,补贴的部分并不能有效弥补物价上涨的部分,农民还是无法享受到补贴的实处,最终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越来越少,这成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因素。
二、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策略
(一)因地制宜,全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
我国南北地区气候差异和地理条件差异大,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东北地区要结合各个省份不同的气候、耕地等自身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对于玉米生产,要积极引进玉米新品种,采取科学合理措施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利用先进的技术实施机械化耕种,实现玉米的产业化生产。同时,政府要定期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下基层,对农民进行种植玉米的专业指导,对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提高东北地区玉米产量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力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农业补贴政策
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宏观指导和科学合理的补贴政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针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资料(种子、农药等)价格上涨的现状,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发展财政补贴政策,从根本上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调动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与此同时,政府进行财政补贴要注重方式的多元化,要涵盖农业生产的整个环节,不管是前期的农业生产阶段,还是后期的农产品销售阶段,对于单亩产量相对较大的农户可以设置专项基金给予资金奖励,促进农民进行粮食种植的动力,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我国东北地区一直是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因此,东北地区进行特色农业的发展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创新,全力促进特色农业的快速发展。另外,政府部门要发挥自己的宏观调控功能,建立健全完善的农业补贴政策,指导农民科学应用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实现农作物的量产,逐渐完善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体系。
地址:辽宁省铁岭市凡河新区松花江路1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21120202000045 电话:024-79686077